|
【生态环境】台前幕后 三水公益诉讼筑牢司法屏障 |
【shengtaihuanjing】2019-4-2发表: 台前幕后 三水公益诉讼筑牢司法屏障 “去年年初还闻到一些异味,现在基本上闻不到了。”半年来,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让市民余强深有感触。大半年前,由于家附近的一家管业公司偷排废气,让他不堪其扰。如今,在检察机关和有关部门的介入下, 台前幕后 三水公益诉讼筑牢司法屏障“去年年初还闻到一些异味,现在基本上闻不到了。”半年来,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让市民余强深有感触。大半年前,由于家附近的一家管业公司偷排废气,让他不堪其扰。如今,在检察机关和有关部门的介入下,异味消失了,住得也舒坦了。 守护三水绿水蓝天,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国有财产不受侵犯。自2017年公益诉讼制度被写入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以来,三水区检察院通过加大对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力度,让公益诉讼成为保护公共利益的利器,有效维护了三水的绿水青山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台前 提起公益诉讼保护绿水青山 去年4月起,被告人何某等人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合伙在三水区某纸品有限公司内租赁场地经营铝材加工厂。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何某等人多次使用硫酸、烧碱等液体清洗铝材,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通过暗管直接排放到沟渠后流向厂外,对附近河涌造成污染。 废油桶等原料随意堆放,厂房地面积了厚厚一层废油,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厂房旁边的污水排放口及连通的水渠中,棕黄色的污水正向外流动……承办检察官任思飞至今无法忘记来到该加工厂调查取证时的场景,现场看到的一幕幕更加坚定了她办案的决心。 为了办好此案,三水区检察院公益诉讼起诉人全力以赴,多次到现场取证调查和咨询专家,力求把办案的每个细节做好,最终全面收集固定了铝材加工厂造成环境污染的证据,并确定了造成生态环境损害量化费用36.4万元、致使公私财产损失26.77万元等关键性证据。 证据确凿、案情清晰,今年2月,该案公开开庭审理,成为三水区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尽管案件未当场宣判,但被告人何某等人当庭认罪,表示愿意赔偿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水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是三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行政监管、执法手段外,增加公益诉讼等司法手段,有助于形成震慑,让保护生态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幕后 诉前程序倒逼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去年4月,三水区检察院收到一条关于环境污染的线索:三水某管业公司造管挤出机正在生产时,配套建设的废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并未正常运行。该公司甚至还将废气偷偷排放,企图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 三水区检察院办案人员在铝材加工厂调查取证。/受访部门供图 在认真调查后,三水区检察院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职,相关部门采纳了检察建议,并向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对该公司罚款117500元,责令其恢复正常运行配套的废气治理设施。在检察机关和相关部门介入下,该公司关闭停产,污染问题彻底解决。 借助诉前程序倒逼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也是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有力措施。记者了解到,在目前三水区检察院办理的所有公益诉讼案件,均在诉前程序中予以解决。为了提高检察监督效力,发挥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履行职责的能动性,节约司法资源,公益诉讼制度专门设置了诉前程序。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前,检察机关应当先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只有经过上述措施后,仍无法防止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检察机关才采取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来维护公益。 “‘告’不是最终目的,督促履职、维护公益才是根本。”三水检察院民行科科长刘国强说,通过诉前程序,行政机关对检察建议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他坦言:“通过设置诉前程序,很多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都会主动履职,这样既有效维护了社会公益和国家利益,又大大节约了司法成本。” 未来 继续探索完善办案机制 不管是提起诉讼,还是诉前程序,都只是三水区检察院公益诉讼的组合拳之一。 为更好地保护公益,三水区检察院还依托“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在2018年分别与环保、国土、农林渔业、市场监督管理等行政机关签订了《关于在办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工作中加强协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提前介入调查等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检察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联动协作的局面,合力保护三水的生态环境。 除加强与外部的协作配合,三水区检察院还制定了《三水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内部协作及线索管理的规定》,建立民行科与侦监科、公诉科、控申科、镇街检察室等部门的“双向移送、双向审查、双向反馈”线索管理机制,形成以民行部门为主导、各业务部门齐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拓展发现线索的渠道。 2018年以来,三水区检察院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为重点,共发现公益诉讼线索60多条,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9份,督促有关部门挽回和复垦被损毁的林地和耕地9.5亩、清理违法倾倒的工业垃圾178吨、关停和整治违法养殖场3个、收缴行政处罚罚款和收回国家所有财产和权益81万元。此外,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8件,其中有6件法院已开庭审理,要求赔偿环境损害修复等相关费用共1016万元,被告人在庭审前主动先行赔付79万元。 “公益诉讼还在路上。”刘国强说,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不意味着公益诉讼之路就此停止。接下来,三水区检察院将继续加大公益诉讼宣传力度,探索更加完善的办案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公益保护,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在公益诉讼的路上坚定前行。 原标题:三水公益诉讼的台前幕后 三水检察院筑牢司法屏障,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郑泽聪通讯员杨静雯 编辑-何欣鸿 (【shengtaihuanjing】更新:2019/4/2 21:43:07)
![]() |